求锤得锤!欧盟打出“中国牌”,特朗普不领情,中方反制不留余地
据环球网消息,7月6日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部分进口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,回应其此前相关贸易壁垒,引发国际关注。欧盟近期日子不好过。美国“对等关税”暂停期将尽,特朗普威胁8月1日起加征更高关税,欧盟27国压力陡增。偏在此时,欧盟又因自身举动引来中方反制。事情源头清晰。数周前,欧委会出台新措施,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。中方多次交涉无果,只能依据规则采取对等限制措施。
这完全是欧盟“求锤得锤”,怨不得别人。时间线很说明问题。欧盟对中企动手时,正值美欧谈判关键期。明眼人都能看出,欧盟是想打“中国牌”,向美国展示自身价值,为谈判增加筹码。可算盘打得再精,也得看对方接不接招。特朗普根本不领情。在他眼里,欧盟长期对美贸易顺差,想获得关税豁免,就得付出更高代价。欧盟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高,别说50%关税,就是10%额外关税都难以承受。这一下,欧盟的“小聪明”彻底落了空。
冯德莱恩(资料图)
说起来,欧盟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。去年,不顾中方反对,跟随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。中方当时就提醒过,别损害中欧合作大局。可欧盟不听,如今美国调转枪头收割盟友,欧盟只能自食苦果。中欧贸易关系本就紧密。2024年,双方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,新能源领域合作突出。中国对欧盟绿地投资2023年达53亿欧元,同比增长48%,2024年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。在全球化逆流中,这样的合作本应珍惜。
偏偏欧盟要搞保护主义。其依据《国际采购工具》,禁止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价值超500万欧元的公共采购招标,为期5年。还声称是回应中国“歧视性采购政策”,理由是中欧医疗器械贸易逆差转顺差。可中方一直释放善意,愿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,是欧盟一意孤行。中方反制措施明确。只针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,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受影响。目的很简单,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,维护公平竞争环境。
展开全文
特朗普(资料图)
欧盟内部也不平静。为和美国谈妥关税,想把8月1日后的关税定在10%,避免涨到50%,愿意在部分行业让步,争取关键产品豁免。可内部意见不一,比如汽车免税配额机制就引发争议。7月7日,特朗普给14个国家发函加征高额关税,没提欧盟。这不是忘了,而是谈判到了关键期,给了个窗口期。欧盟却还在纠结,是接受不公平协议,还是赌一把承受高关税。德国副总理放话,谈判破裂就反制,准备了1160亿欧元报复清单,7月14日可能生效。
更麻烦的是,欧盟还在其他领域制造摩擦。取消原定7月24日至25日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,理由是要先推进贸易问题。在电动汽车关税上,与中方分歧巨大,8轮磋商无果。去年以“低价倾销”为由启动反补贴调查,威胁加征45%关税,中方则对其白兰地、猪肉等发起反制调查,让谈判陷入僵局。俄乌问题上,欧盟也不断添乱。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演讲,将此作为中欧关系决定性因素,拿贸易说事,偏离合作轨道。还炒作“中国援俄”,却拿不出证据,双标尽显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欧盟如今处境尴尬。既得罪了中国,又面临美国关税施压,两头不讨好。这一切,都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。以损害对华关系讨好美国,这笔买卖一点不划算。美国早已不是昔日模样,对盟友也照收关税,欧盟怎能例外?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,本应是深化合作的好时机。国际形势复杂,中欧作为两大力量,更该加强沟通、增进互信。可欧盟却走了岔路,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合作。
中方态度明确,愿意合作,但不会任人拿捏。对等反制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。欧盟若不及时醒悟,继续在错误道路上走下去,只会面临更多麻烦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会轻易放下,中方的反制也不会含糊。欧盟该好好想想,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。全球经济需要稳定,国际贸易需要公平。欧盟的“小聪明”最终害了自己,也影响了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秩序。接下来,就看欧盟能否认清形势,做出正确抉择了。
评论